
“要發展‘宜柴則柴’的清潔取暖,扎扎實實做好生物質資源利用大文章。”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在日前召開的2018中國·陽信生物質清潔取暖高峰論壇上表示,當前肥料化、原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利用不足以消化大量的生物質資源,能源化作為生物質能利用的兜底方式應加大利用。
與會專家也紛紛認為,基于農村發展現狀和能源可及性,生物質能應在清潔取暖中發揮更大作用。
清潔取暖要“改得起、用得起、愿意用”
生物質燃料可因地制宜“變廢為寶”,經濟性好,搭配清潔爐具還可實現低排放。清潔取暖是熱點,農村清潔取暖是難點。
生物質專用爐具配套成型燃料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路徑,經濟效益、環保效益顯著,應在農村清潔取暖中發揮更大作用。推行農村清潔取暖要做到“改得起、用得起、愿意用”。
目前的生物質能清潔供暖能否達到經濟和環保效益的雙贏?資料顯示,生物質燃料的熱值與煤炭相比并不遜色。在常見的生物質燃料中,牛糞質顆粒和玉米秸稈熱值基本能超過3200大卡,松木質顆粒等熱值可達4200大卡。
在環境效益方面,生物質燃料搭配清潔爐具已可實現低排放。相關檢測數據顯示,其顆粒物排放已可低至35毫克/立方米~48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低至250毫克/立方米~290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物不高于0.08%,且無二氧化硫排放。
如何構建生物質能市場化機制?
地方政府加強優先選擇,培育專業化企業,生物質爐具從低端向中高端發展
我國生物質能供熱潛力巨大,但行業發展仍然面臨一些“誤解”和難題。
比如,一些行業專家提出,生物質原料本身含氮比較多,氮氧化物排放不達標是制約生物質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的市場魚龍混雜。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在采購生物質清潔取暖的專業設備時存在低價中標問題,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另一方面,生物質燃料質量參差不齊,急需培育第三方檢測機構。
如何發展利用生物質能?
從政策層面看,地方政府應加強優先選擇利用,構建生物質固體燃料交易市場,探索投融資建設合作模式,建立生物質能行業監測管理平臺,加快供熱熱價機制改革。
建立生物質資源收集、加工設備、產品爐具、工程建設、專業服務標準體系,培育能提供一條龍和專業化服務的生物質資源利用大型企業。
從行業和企業層面看,生物質爐具要從低端向中高端發展,要不斷提升生物質采暖設備的節能環保性能和農戶體驗水平,朝著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方向發展,向煤改電、煤改氣產品看齊。
由于生物質爐具在高溫下燃燒,容易產生腐蝕、結焦,如果沒有做好定期售后服務,很難做到穩定燃燒。爐具企業在推廣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服務,需要以村為單位,每個村配備服務人員,確保生物質爐具的正常穩定使用。
農戶家中的生物質爐具可以實現自動加料,比起以往的煤爐更加便利。室內干凈衛生,夜間不用起來加燃料,受到了農戶的歡迎。
轉載請注明:河南省富通新能源生物質顆粒燃料m.jiankongpf.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