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發電廠3號鍋爐為DG1025/18.2-11(5)型燃煤汽包爐。燃燒系統采用中儲式熱風送粉系統,配備4臺低速筒式鋼球磨,采用直流船體式穩燃燃燒器,四角布置雙切圓燃燒,4層共16只。鍋爐設計燃用晉東南無煙煤和貧煤各半的混煤,發熱量為2.3×104 kj/kg,揮發份為10%。1999-06-26,3號爐投產,200301-28發生了一起燃燒器燒損事故,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
生物質鍋爐,生物質鍋爐主要燃燒
顆粒機、
木屑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壓制的生物質顆粒燃料。
1、事故經過
2003-01-27,裝載澳洲煙煤的“富安”輪靠泊湛江發電廠煤碼頭,在未充分了解煤質的情況下,燃料分部直接將煤輸送到原煤倉,由于集控未及時了解煤質變化情況,所以未采取相關措施。
次日13:50,運行檢查發現3號爐A2煤粉燃燒器靠近爐墻處燒穿,于是停其運行;22:25,運行又檢查發現B3、B4煤粉燃燒器與爐膛的結合部燒穿,并有火噴出,立即停止B3,B4給粉機運行,投重油槍助燃。在組織人員滅火過程中,又發現C4煤粉燃燒器爐墻處燒穿,于是立即停止C4給粉機運行,并逐漸減負荷至170 MW穩定運行。鍋爐運行人員在了解到煤質參數情況后,提高一次風母管壓力到4 200 Pa左右(正常值為3 500-4 000 Pa),降低磨煤機出口溫度至70℃(正常值力80 - 100'C),并適當降鍋爐負荷運行,從而防止了事故的進一步擴大。
至此,3號爐A2,C4煤粉燃燒器船體完全燒毀,整體脫落,造成爐底碎渣機卡死,無法運行;B3,B4煤粉燃燒器船體嚴重燒毀,均無法運行;B3煤粉燃燒器火檢器電纜燒壞;投運的助燃重油槍在3支以上,燃燒不穩時更是達到了7支,損失負荷約100 MW,使機組的經濟性大大降低,并嚴重危及到鍋爐的安全穩定運行。
2、原因分析
(1)湛江發電廠3號爐投產后至事故發生前,一直都燃用設計煤種,但從2003-01-06開始,由于全國電煤供應異常緊張,便陸續進了大量非設計煤種,有越南鴻基無煙煤、澳洲煙煤、俄羅斯煤等,煤的發熱量及揮發份參差不齊。據煤質檢驗報告單顯示,靠泊湛江發電廠碼頭的“富安”輪裝載的是澳洲煙煤,發熱量2.5×104 kj/kg,揮發份高達28%左右,遠遠超出鍋爐設計燃用煤種。船形穩燃器對無煙煤或貧煤燃燒非常有利,但對這種高發熱量、高揮發份煙煤來說,如果不調整燃燒方式,將使煤粉著火點大大提前,嚴重的將在燃燒器內甚至在燃燒器前的一次風管內燃燒(正常的著火距離為200 -300 mm),從而使燃燒器噴口溫度超過金屬材料的允許范圍。同時,運行人員沒有采取相應措施,使機組長時間在270 MW以上運行,這些是造成本次燃燒器燒損的最直接原因。
(2)運行人員未定時檢查燃燒器著火距離,沒有及時發現煤種變化,在A2燃燒器燒毀的初期,各值班員未認真分析原因,未能及時調整燃燒方式,是造成后續燃燒器損壞的主要原因。
3、防止對策
(1)在組織措施上,加強燃料車間與集控室的工作聯系,燃料車間必須將每班的煤種及煤種變化情況及時匯報給鍋爐運行,以便做好鍋爐燃燒的相關調整。同時加強巡檢的監督管理,保證及時到位。
(2)在技術措施上,當燃煤的發熱量及揮發份超過設計值時,應嚴格控制磨煤機出口溫度,當揮發份為15% - 25%時,控制磨煤機出口溫度小于80℃,當揮發份大于25%時,控制磨煤機出口溫度小于70℃。同時在保證爐膛燃燒穩定的前提下,設法提高一次風壓,盡量開大一次風周界風門開度,并在空預器一次風側加裝旁路調整門,適當降低一次風溫。適當提高二次風量,必要時降鍋爐負荷運行,以便降低爐膛溫度。通過以上措施使火焰與噴燃器保持一定的著火距離,防止燒壞燃燒器。
由于認真執行了以上措施,至今再沒有發生過噴燃器的損壞事故。
相關生物質鍋爐顆粒機產品:
1、
生物質壁爐
2、
秸稈顆粒機
3、
木屑顆粒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