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生物質能技術及產業化的成就
我國政府及有關部門己連續在四個國家五年計劃中將生物質能的研究與應用列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開展了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如戶用沼氣池、節柴炕灶、薪炭林、大中型沼氣工程、生物質壓塊成型、氣化與氣化發電、生物質液體燃料等,取得了多項優秀成果。針對農村能源嚴重短缺狀況,主要發展了戶用沼氣池、節柴炕灶、薪炭林營造、大中型沼氣系統等技術。目前,村鎮級秸桿氣化集中供氣系統已近300處,供氣戶數3萬余戶;MW級生物質氣化發電系統已推廣應用20多套。“十五”期間,我國政府再度將生物質能技術確定為國家后續能源重點發展內容,列入國家高科技發展計劃(863計劃),其中,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要建設4兆瓦規模的研究示范工程;甜高粱莖稈制取乙醇燃料技術將建設年產5000噸乙醇規模的工業示范工程;纖維素廢棄物制取乙醇燃料技術己進入年產600噸規模的中試階段;生物質熱裂解液化技術進入年產300噸粗油規模的中試階段。此外,還開展了生物柴油、植物油、能源植物、生物質快速裂解等方面的探索性、創新性研究,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專業壓制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質成型燃料是替代煤等化石燃料最佳的選擇。
2、生物質能應用狀況
我國在生物質能利用領域已取得了重人進展,特別是沼氣技術,每年所生產能源己達
115萬噸油當量,占農村能源的0.24%;由節柴炕灶每年所節約的能量己達52.5萬噸油當量。
據《2008年中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報告》論述,今年來我國發展了一些新的生物質能轉換技術,并投入小規模應用。如氣化系統已有820余臺套應用于戶用和集中供氣提供炊事用能或木材烘干或發電等最終用途;有800余臺壓縮成型機用于處理稻殼或秸稈生產固體燃料。新技術的能源產量已達254萬噸標準煤”加。在過去連續叫二五”、“八五”和“九五”(1980—1995)三個“五年計劃”中,生物質能轉換技術在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領域占有重要地位,相繼建設、運行了一批優秀的示范工程。
3、存在問題及原因
雖然我國在生物質能技術開發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1、新技術開發不足,技術利用單一:我國早期的生物質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沼氣上,近年逐漸重視熱解氣化技術的開發應用,但其他技術如乙醇、熱解液化、直接燃燒和省柴灶等發展卻非常緩慢。
2、資源分散,收集手段落后,我國的生物質能工程的規模小;為了降低投資成本,大多數工程采用簡單的工藝和簡陋的設備,使生物質能利用率和轉換效率都比較抵。
3、經費投入過少,使得研究的技術含量低,最終未能解決一些關鍵的技術。如:厭氧消化產氣率低,設備與管理自動化程度較差;氣化利用中焦油問題給長期應用帶來嚴重問題;沼氣發電與氣化發電效率較低,二次污染問題沒徹底解決。此外,在我國現實的社會經濟環境中,還存在一些消極因素制約或阻礙著生物質能利技術優勢。